English

找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

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新途径新方法
2000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于绍良 孙杰 蒋作平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河北省栾城县着眼新时期农村工作大局,针对新情况,找准新的着力点,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,新一届县委、县政府仅用两年的时间,就把栾城这个后进县变为全省的实绩突出县。

让教育者首先受教育

随着改革的深入,农村各种新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益显露出来。面对这一新形势,不少人形容现在农村工作是“老办法不行,新办法不明,硬办法用不得,软办法不顶用”。

农村工作难,到底难在哪?1997年底,县委书记郑雪碧走马上任后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。经过调研,郑雪碧认为:难,主要是难在干部自己身上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,形势变了,对干部的要求变了。有些干部却出现3个没跟上:思想转变没跟上,素质提高没跟上,领导方式没跟上。

难要变成不难,就要对症下药。栾城县委认识到,县乡干部既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传达者,也是具体执行人。要解决好农村出现的新问题,就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,让干部树立为党分忧、为民服务、守土有责、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,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,以真情换真情,以信任换信任。对此,他们提出了“为政之道在于安民,安民之首在于为民,为民之本在于富民”的治县思路。

根据这一思路,县委提出“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”。他们在全县实施了干部素质提高工程,每年对县、乡、村三级干部进行半个月左右的培训学习,让干部增强群众观念,时刻牢记政治的根本在人民,政治的血脉在人民。

通过培训,全县干部思想开始逐渐转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工作方法上来,变单纯“管民”为双向管理,让民也“管官”。全县194个村很快全部实行了村民自治,“官治”变“民治”,村民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,干部从一些矛盾漩涡中解脱了出来。在此基础上,全县普遍成立村民理财、监督小组,推行乡村政务和财务公开,由村民对干部施政进行监督。这样一来,在一些事务上“干部搭台、群众唱主角”,工作就不那么难了。

给老办法注入新内容

面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,栾城县委一班人清醒地意识到,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,过去有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必须注入新内容。

信访多是近些年农村的普遍现象。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,怎样才能在群众上访中做好思想工作,把矛盾化解在基层?栾城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。

县委书记郑雪碧说,信访本身是疏通民意的重要渠道,老百姓找干部反映问题是对干部的信任,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。

书记、县长信访接待日是我党做农民思想工作的一个好传统,在新的形势下,栾城县坚持和完善了这一做法。在信访接待日,他们吸收司法部门同志参加,由县领导和从事法律工作的干部一起接待群众,以便从法律角度更好地向上访者作出解答。当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的,指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。

1998年6月28日,栾城县提出“领导要把星期天献给老百姓”。也就是从这一天起,每个星期日栾城县信访局都会有一至三名县级领导接待上访群众,至今已接待上访群众1000多人次,立案500多件,95%的问题得到解决。

永安村村民张新杰因宅基地纠纷多次上访,但一拖几年没解决,成了老上访户。在接待日,县委书记郑雪碧听完当事人诉说,认为这件事是非分明,当天就派人前往现场核实后予以解决。在栾城县,信访成为架在干群之间的一座“连心桥”,成为农村稳定的一道防线。

用示范和引导方法开展工作

面对新形势、新情况,栾城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同农民打交道,不仅要有满腔热情,更要运用示范、服务、引导的方法,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。

焚烧玉米秸秆近年来在冀中平原较为普遍,既浪费了资源,又造成大气污染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栾城县前些年采取了不少“硬”措施:派干部包村守夜,对焚烧者给予罚款等,一些乡村干部为此还被免职,但焚烧玉米秸秆就是屡禁不止。

1998年,栾城县变“堵”为“疏”,用示范、服务、引导的办法解决了这一大难题。

禁烧关键是秸秆的综合利用,为秸秆转化找到一条出路。县委感到,如果不为农民谋划秸秆出路,禁止焚烧的力度越大,农民和政府的对立情绪越大。要综合利用必须有大量配套农机具,钱从哪来?调动农民积极性得有一个好办法。为此,县里规定,农民购买一台大型拖拉机补贴1万元,买一台秸秆粉碎机补贴1500元,建一座青贮窖补贴2000元。

这一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,禁烧秸秆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。结果,县里拿出1800万元补贴给农民,农民又投入近亿元购买农机,使全县38万亩玉米秸秆在1998年全部综合利用。算综合效益帐,仅农机、养牛、食用菌等几个与秸秆相关的行业,一年就可为农民增收1.2亿元。难题解决了,农民打心眼里感谢县委、县政府。

对此,郑雪碧感慨地说:“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,干部必须有一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农民打交道的本领,这是检验一个地方领导驾驭农村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。”

围绕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

为民之本在于富民。栾城县近年来之所以出现人心稳、发展快的好形势,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县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,靠发展来凝聚人心。

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是近年来农村工作一大难题。出路在哪里?去年初,栾城县委决定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“一把手”联系村制度。去年8月份,栾城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“访百村、解民忧、话增收”活动。县四大班子领导及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800人分成若干小组,对194个村逐一进行解剖:影响发展的问题是什么?需要解决哪些问题?下一步规划思路是什么?

各工作组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,通过随机入户调查,听取村委会班子汇报,召开党员、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,对各村用电、吃水、占地、调整结构等影响发展的热点、难点问题进行调查摸底,最后形成县委文件,落实时间和责任人。

一个月后,不少干部的脸瘦了、黑了,但群众脸上的笑容多起来。党群、干群关系在这里进一步融洽起来。

正是从向群众问计中,从实践中,县委、县政府找到了全县农民增收、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。去年栾城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土地调整延包,农业结构调整面积达到10万亩,使栾城由全省产粮大县变成全国最大的草皮生产基地,花卉、苗木、大棚菜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,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。

如今,栾城县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干群同心、奋力争先的喜人局面。(新华社石家庄4月26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